ZBLOG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手机 > 正文

手机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
数码极客2024-06-14手机25

智界第二款车型R7终于浮出水面,定位鸿蒙智行首款轿跑SUV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智界R7(来源于网络)

“R来自Revolution,代表着突破与颠覆。”华为常务董事、终端BG董事长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6月11日发微博表示,“智界R7在产品实力上超越传统豪华汽车品牌,它为智慧出行时代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轿跑SUV新选择,值得大家期待。”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余承东微博截图

卸任终端CEO职位一个多月以来,余承东看上去更忙了。

他多次为鸿蒙智行奔走,不仅R7的官方图,由其本人亲自首次晒出,在2024年未来汽车先锋大会上,在谈及价格战时,他还喊话比亚迪和小米,引得前者高管与其隔空“斗法”。

6月初的一个周末,余承东还开着问界新M7 Ultra,进行了一场为时近3小时城区智驾。

也是在这场直播中,余承东坦言:“自己是i人,骨子里很内向,但为了工作只能拼着干。”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来源于网络

对于当下的鸿蒙智行而言,余承东的确还需要拼着干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
挟华为智驾,智界开打“代理人之战”

根据36氪报道,在奇瑞内部,智界S7和R7分别对标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智界S7、R7(来源于网络)

这并不令人意外,毕竟,这两款车型几乎也是所有新能源车型绕不开的“门神”,尤其是在20-30万元价位。

目前,智界R7官方公布的信息有限,就连余承东也只是简短的表示:“智界R7车身内部空间将超出想象,还将采用华为的智能科技。”

言外之意是,智界R7的最主要卖点,一是大空间,二是华为智驾的赋能——前者考验的是奇瑞的造车技术积淀,后者比拼的则是华为与特斯拉在智驾方案不同的前提下,孰优孰劣的问题。

从这个角度理解,智界R7在智驾领域与特斯拉的竞争,本质上还是一场“代理人战争”,背后依然是华为与特斯拉的博弈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智界R7、Model Y(来源于网络)

尽管这一对垒结果尚无定论,但可以确定的是,奇瑞迫切需要华为在智驾方面的加持。

这一点,从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接二连三的“表白”里可见一斑。

今年4月,尹同跃公开表示,华为的团队比德国人更细致、更极致,对技术创新、细节的追求超过想象。

“中国汽车想要从汽车大国变成世界强国,需要华为鸿蒙系统的加持赋能,中国要想造好汽车离不开华为公司。”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奇瑞汽车董事长(来源于网络)

到了6月初的粤港澳车展上,尹同跃再度与余承东同台,他又表示,“华为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,它带着我们玩。”

说这话的时候,奇瑞刚刚公布最新的销量数据——5月份,奇瑞集团销售汽车超过18.85万辆,同比增长35.5%。在国内市场仅次于比亚迪,更是几乎6倍领先于鸿蒙智行。

而能让尹同跃如此“低姿态”的原因,核心还是在于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持久性慢热,以及短期内难以弥补的智驾领域的短板。而华为是奇瑞现阶段最好的解药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
背靠奇瑞,鸿蒙智行也想找到“第二春”

不过,奇瑞与华为的合作,并不都是奇瑞的一厢情愿。

因为于华为而言,奇瑞同样也是一个粗壮的“大腿”。

此前,问界曾多次经历销量爬坡过坎的过程。比如被李想称为把“理想ONE打残了”的问界M7,最早于2022年7月发布,价格高达31.98万-37.98万元,同年8月实现首批交付,但其月销量一度降至三位数,业内也因此对华为智选车模式不乏质疑之声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问界M7(来源于网络)

直到去年9月,问界斥5亿巨资研发改进的问界新M7上市,售价直降7万至24.98万起,同时在华为Mate60系列回归的巨大流量加持下,问界新M7才开始高光时刻——

从数据上来看,问界新M7从去年10月开始月销破万,11月销量达到1.7万,12月直接跨入2万规模达到2.55万辆,并在今年1月份,问界新M7销量直逼3万辆(29997辆),成为新能源车全品类的销量第一。

不过,问界新款M7的辉煌也不过持续了半年,到今年4月份,销量已下滑至9266辆。

不难看出,在前期的海量订单交付完后,问界新M7后劲不足趋势明显。这也迫使问界不得不时隔仅半年,就马上推出了问界新M7 Max焕新版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问界新M7 Max焕新版(来源于网络)

而相似的经历,在问界M5上也曾上演。

这两款主销产品都面临过在短时间内崛起后又快速下滑的问题,本质上是因为,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太过激烈,新车发布的流量在昙花一现后,极容易被层出不穷的新品所覆盖。

想要打破这种规律,只有一种办法,那就是一直维持曝光,最直接的手段则是不断推出新车。

但仅依靠问界一个品牌显然不够,于是,华为成立了鸿蒙智行。

后者于去年底的广州车展正式亮相,官宣合作车企包括赛力斯、江淮汽车、奇瑞汽车和北汽新能源,还有在北京车展刚刚官宣的广汽乘用车与东风汽车集团等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鸿蒙智行联盟成员(来源于网络)

鸿蒙智行的目标简单纯粹:用足够多的车型,维持足够多的曝光,从而实现销量的整体爬升,如此一来,既能避免问界一家独美,也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进入,扩大华为的朋友圈。

毕竟,多次强调不会下场造车的华为,即便在车圈的话语权再盛,其核心依然是供应商的角色。

对它来说,只有供货给更多的车企和车型,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。

智界正是华为打出的第二张牌,也是华为想要证明鸿蒙智行足够吸引力的关键一步——

理想情况下,智界将成为问界之后,鸿蒙智行的第二个销量担当,助力鸿蒙智行再度爬坡,彻底超越理想,拥有与特斯拉和比亚迪一战的实力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
图|智界S7(来源于网络)

并且,考虑到仍有多数消费者始终对于问界背后的赛力斯在造车经验、技术实力等方面有所介怀,智界拉来了奇瑞,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打消此类用户的顾虑,把他们都收入鸿蒙智行的“囊”中。

只不过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总是很骨感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
内斗问界,外抗行业,智界R7恐难突围

此前,智界S7首次上市后出现交付困难,官方先后给出智界交付难的四大原因:搬工厂、缺芯片、订单多、良品率低——

坊间一度还有奇瑞与华为合作不畅的说法,但该说法被双方多次否认。

在完成工厂建设、解决零部件供应问题后,华为在今年4月联手奇瑞二次上市智界S7,喊出“现货智驾”和“上市即交付”。

不过,数据显示,4月智界S7交付了4546辆,5月则只有3455辆。作为对比,小米SU7 4月交付7,058辆,5月交付8,630辆,稳步攀升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小米SU7(来源于网络)

Model 3尽管4月销量仅有5065辆,但5月却迎来反弹,销量达1.5万辆,同比增长32.9%,环比增长200%。

至少从智界S7上看,华为智驾并没有成为它的护身符。因为如果智驾真的能够独当一面,那么对标Model 3的智界S7,绝对不应该是如今的销量水平。

事实上,智界S7的失利,与其纯电+轿车的定位不无关联。毕竟,无数调研和销量数据都指向,中国用户最喜欢的车型还是SUV,且与此同时,他们对于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担忧,莫过于续航问题。

这也是为什么,理想和问界这两个几乎专注于增程SUV的车企,先后成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头部。

为了吸取教训,智界R7也在第一时间就宣布将推出增程车型。

据已曝出的消息看,智界 R7的纯电版将搭载 DriveONE 800V高压 +碳化硅动力平台,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两种动力选择,并采用华为三合一电驱动系统,以及华为途灵底盘技术。

增程版则配置了 1.5T增程器和磷酸铁锂电池,CLTC纯电续航里程预计超过 200km。

但新的问题也由此产生——增程大空间SUV+华为智驾,这意味着,智界将带来一款可能只有外形不尽相同,但灵魂却高度一致的奇瑞版“问界”。

对于智界而言,在渠道建设、品牌融合等方面都落后于“先入为主”的赛力斯的当下,这样的产品策略,可以说是绝对的挑战。

原因很简单,当两款汽车都有华为智驾的时候,这一优势也就不再是优势。

这也意味着,智界R7要以少数几款增程车型,来对弈作为问界销量支撑的M5和M7两大销量扛把子系列。

可以预见的是,这样的情况,未来还将出现在鸿蒙智行的其它品牌之上——例如享界品牌在首款豪华旗舰轿车S9之后,一旦推出SUV车型,必然也要面临与问界M9的竞争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图|问界M9(来源于网络)

站在华为的角度,必然乐见这样的竞争,但对于身在鸿蒙智行里的智界们而言,这在某种程度上,反倒成了品牌的枷锁。

更严峻的形势则来自于整个行业。

一方面,特斯拉今年销量总体下滑,持续的降价优惠使得Model Y的国内销量排名依旧靠前。

乘联会销量数据显示,4月Model Y销量为26356辆,在SUV销量中排名第一,5月销量则出现大幅回升,达到4万辆。

另一方面,对手也是层出不穷。

比如蔚来即将推出的乐道L60,后者预售价仅21.99万元起,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。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曾透露,L60预售订单量远超内部预期。

余承东 又要战斗了!

图|乐道L60

尽管乐道L60为纯电SUV且并未强调智驾属性,但卖点同样指向大空间,又兼顾更高的性价比,再加上蔚来逐渐丰满的换电体系足以抵消用户对于续航的部分焦虑,同样可以视为智界R7的强大对手。

内忧外患之下,智界R7一出生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,想要打好这场突围赛,无论是奇瑞还是华为,恐怕都还要再添一把火才行。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